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长者助手 政务邮箱| 邮件订阅| 网站无障碍| 网站支持IPv6

        365官网哪个是真的_365bet在线足球开户_beat365手机安卓版

        保护视力色: 作者: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林祺 来源:西江日报     撰写时间:2015-08-19 09:36 字体大小: [大] [中] [小]

          

            岗尾村是四会市东城街道沙头社区下属的一条自然村。来到岗尾村,记者马上感受到了“这边风景独好”:连片的鱼塘围绕着村庄,楼房沿湖整齐排列,红绿相间的绿道绕湖一圈,农闲时村民们集中在文体广场打球、健身、跳广场舞,或者在湖边亲水平台垂钓、乘凉……

          “我们村庄规划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,鹅嘴就是村入口,鹅头设计成绿化公园和文体广场,鹅腹位置是湖面和环水绿道,展开的天鹅翅膀就是村舍民居了。”面对来访的外人,村民们自豪地介绍起自己的村庄规划。据了解,2007年,岗尾村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村。如今,该村全面建成“ 四化四改”(巷道硬底化、村庄绿化、环境净化、美化;改水、改厕、改房、改圈)工程,原来杂草丛生的小山岗和老旧的晒谷场被推平铺设成篮球场,增添了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;塘基变成了绿道,泥砖房改建成别致的庭前小院,池塘边土堆改建成了亲水平台。

          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,该村还建立了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,聘请了专职保洁员。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“ 美丽乡村”建设中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        从今年起,四会将把全市122个行政村分为122个网格,以网格为规划、建设单元,分期分批创建“美丽乡村”。每年各镇、街道要将辖区内20%的行政村创建为“ 美丽乡村”,辖区内60%以上的自然村要按卫生村标准创建,其余40%自然村要进一步完善道路硬底化、绿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美化工程。同时,在行政村选取2条或2条以上自然村创建特色示范村。

          据了解,今年四会全面推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计划用5年时间,实现全市1 2 2个行政村基本完成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目标。为了做好分类试点和推广,该市选择了经济较发达、集城乡一体化的东城街道沙头村,农牧小商业较完善、中部平原丘陵结合的江谷镇郊村,以农林种植为主、代表边远山区的威整镇威整村以及城镇化发展较快、基础比较成熟的贞山街道独岗村等4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作为试点。

          资金保障方面,该市财政将按1000元/人(农业人口)的标准安排资金投入。据估计,四会农业户籍人口为30.39万人,将投入资金3.039亿元,每年将投入6078万元。此外,还将采用“ 农民自筹一点、乡贤赞助一点、社会集资一点、财政补助一点”的“四个一点”的投入机制,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。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房屋改造、室内设施建设等投入由村民承担。

          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,四会成立了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了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,考核指标分为六个方面,42项指标,实行百分制考核。将严格按照创建标准,重点抓好整治乱搭乱建、整治村卫生死角、整治垃圾清理等“三大整治”工程;巷道硬底化,村庄绿化,环境净化美化,改水(自来水进村)、改厕、改房、改圈等“四化四改”工程;建一个文化室或“农家书屋”,一个卫生计生所,一个农民休闲健身场所,一个便民商店等“四个一”工程;完善路网、电网、林网、农保网、科普网等“五大网络”。

        分享到: